以作風之變 解群眾之需
——湖南扎實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系列報道之四
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期間,湖南把常態化開展“走找想促”活動作為踐行“四下基層”制度、堅持開門教育的重要載體。各級領導干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找準查實群眾急難愁盼和基層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以優良作風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推動學習教育走深走實、見行見效。
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
我省將常態化開展“走基層、找問題、想辦法、促發展”活動與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緊密結合,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基層一線察實情、破難題、促發展。
強化頂層設計,明確工作要求。省委召開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常態化開展“走找想促”活動調研情況交流會,推動常態化開展“走找想促”活動同查擺問題、集中整治、開門教育等學習教育舉措有效銜接。省委學習教育工作專班印發工作提示,對用好“走找想促”調研信息報送系統、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建議提出具體要求。
方向明、思路清,才能執行準、效果實。緊隨其后,“關鍵少數”直奔問題而去,帶頭破解難題。
省委書記沈曉明先后深入常德、張家界等市州調研,推動解決當地居民飲水、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等重點難點問題;省委副書記、省長毛偉明下沉張家界市接訪,現場辦公解決群眾反映的巷道排污、小區公共設施老化、燃氣入戶等問題;省委常委班子以身作則,示范帶動各級領導干部深入一線體察實情、“解剖麻雀”,推動解決問題……“關鍵少數”走在前、作表率,形成了一級帶一級的示范效應和整體推進的良好局面。
我省把開門教育作為一項重要舉措,著力打造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問題庫”“金點子庫”。今年3月以來,“走找想促”調研信息報送系統收集群眾急難愁盼和基層亟待解決的問題5.6萬個,通過及時交辦、跟蹤督辦,已解決4.5萬個。
省委社會工作部健全完善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運行管理辦法,收集辦理社情民意;省殘聯組織為1.7萬多名殘疾群眾提供上門評殘、送醫評殘等便民服務;衡陽市深化“走找想促”,開展聯村促穩定、聯企促發展、聯戶促滿意“三聯三促”大走訪專項行動;株洲市發揮《建寧“議”站》《知株俠》等11個新聞欄目的監督作用,督促解決問題2243個;邵陽市派出3700多名干部深入企業園區調研,幫助企業解決困難1832個……
一個個“問題清單”正轉化為學習教育整改整治的“成果清單”。
實踐證明,只有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站穩群眾立場,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學習教育才會見實效、得民心。
把民生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群眾滿意不滿意、認可不認可,是檢驗學習教育成效的重要標尺。
“年底拿到證的心愿,沒想到提前半年就實現了!”7月9日,寧鄉市歷經鋪街道正大廣場項目的5位業主代表來到市民之家不動產登記中心窗口,將一面錦旗送到工作人員手中。
正大廣場項目曾因企業經營危機與股東糾紛,導致95套已售住宅陷入“辦證僵局”。今年以來,寧鄉市自然資源局成立集中整治不動產“登記難”問題工作專班,歷經鋪街道東城社區聚焦民生訴求,直面問題、積極推進。最終按照“群眾無過錯即辦、先證后費”的原則,成功破解14年“辦證難”問題。錦旗上“傾心為民解憂愁、真心為民辦實事”醒目字眼,道出了業主們的感激之情。
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省主動回應群眾關切,著力解決群眾關于“校園餐”、農村集體“三資”、殯葬領域、養老托幼等方面急難愁盼問題。
聚焦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全省為農村義務教育學校補充配置電腦14.38萬臺,改善省屬本科高校學生住宿條件已有18個項目主體完工或正在主體施工,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向陽花”行動惠及家長216.9萬人;
聚焦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新增城鎮就業54.15萬人,開展各類職業培訓65.89萬人次,持續深化大學生創新創業“七個一”行動,建成培育高水平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8個;
聚焦提升居民健康水平,推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1183.66萬人,培訓鄉村醫生3624名,村衛生室平均配備藥品65.12種,為16.89萬名新生兒提供疾病免費篩查與診斷服務,實現三甲醫院醫學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
聚焦殘疾人急難愁盼,全省殘聯系統入戶走訪困難重度殘疾人4.9萬人次,籌集款物3678萬元,幫扶1.59萬名困難重度殘疾人,解決困難和問題2.4萬個;
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湖南省“高效辦成一件事”2025年度第二批重點事項清單》,新推出9個重點事項,涵蓋了招聘用工、經營發展、工程建設和個人就業、生活、出行、救助等各個方面,進一步提升了企業和群眾的辦事獲得感……
從教育、就業,到醫療、養老,再到人居環境建設等,全省各級各部門主動回應群眾關切,動真碰硬抓問題整改,解決了一些多年來未解決的“老大難”問題,把一樁樁民生實事辦到了群眾的心坎上。
(文/黃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