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類
同意對外公開
湘政建復〔2021〕7號
簽發人:謝建輝
對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9428號建議的答復
黃小玲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在湖南醴陵建設“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陶瓷產業是湖南省傳統特色產業,長沙窯、醴陵窯薪火相傳千年,在歷史底蘊、品牌形象、工藝設計、產業規模等方面優勢明顯,在中國乃至世界陶瓷產業中占據重要地位,湖南具備創建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的優越的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
近年來,我省各級政府高度重視陶瓷產業發展。2013年,省委、省政府將醴陵市列為第一批全省特色制造產業重點縣,給予3年共3億元的資金扶持。為支持陶瓷產業高質量發展,湖南省政府出臺實施《關于加快推進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發展的意見》等政策文件。株洲市先后出臺《株洲市產業振興實施綱要》《關于加快推進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印發軌道交通裝備等5個產業振興行動計劃的通知》《株洲陶瓷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5)》《株洲市陶瓷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1年)》等政策文件,在土地保障、標準廠房建設、基礎設施完善、項目綠色審批、科技創新促進等方面為陶瓷產業發展提供支持。
作為株洲陶瓷產業核心區,醴陵市始終把發展陶瓷產業擺在最突出、最優先的位置,確立了打造“中國陶瓷谷”的目標,相繼出臺了《千億陶瓷產業集群發展規劃》《陶瓷產業振興行動計劃》《關于促進陶瓷產業發展的十條政策》等政策措施,全方位推動陶瓷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關于在湖南醴陵創建“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的建議
國家建設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主要是聚焦于陶瓷這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創新的重要抓手,具有其獨特性、引領性和創新性。國家發展改革委要求我省選擇資源優勢突出的重點地區,創新體制機制,探索先行先試,著重推進銅官陶瓷和醴陵陶瓷產業轉型升級,待取得突出成果后,再研究論證將有關經驗做法推廣至全省并創建示范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下一步,我省將積極爭取國家發展改革委支持和指導,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的要求做好相關工作,努力創造條件,力爭在醴陵創建“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在探索過程中,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重要指示精神,借鑒景德鎮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的相關經驗,積極推進陶瓷文化傳承創新。
二、關于國家支持湖南醴陵紅官窯、溈山窯及長沙銅官窯等窯址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建議
國家高度關注和重視湖南陶瓷窯址的保護工作。1988年,國務院將長沙銅官窯遺址公布為國家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國務院將醴陵窯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國務院將醴陵群力瓷廠舊址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國家文物局批復《長沙銅官窯遺址保護總體規劃》;2012年,長沙銅官窯考古遺址公園一期建設完成并對外開放,2013年,被公布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按照《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及其《操作指南》的規定,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項目,應該具有世界范圍內的突出普遍價值、較好的保存現狀、扎實的保護管理,以及利益相關者對遺產保護的積極態度,并須作為締約國的《預備名單》項目,將詳細資料上報世界遺產委員會至少一年時間。按照國家文物局《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規程(試行)》的規定,申遺項目應該首先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一)關于株洲醴陵窯及其核心區溈山窯區文物保護利用和申遺工作
醴陵窯自五代時期開始燒制瓷器,歷宋、元、明、清及民國至今,千余年歷史,分布于湖南省醴陵市溈山鎮、楓林鎮、左權鎮、孫家灣鎮及醴陵城區,總分布面積129平方公里,其核心區位于溈山鎮,分布面積20.3平方公里,文物保護規劃面積3.98平方公里。核心區溈山窯區現存自宋以來的各類窯址84座、與窯址相關的瓷泥礦井、瓷器運輸故道、生活設施、古塔、廟宇等其它文物古跡89處。2013年,醴陵窯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醴陵窯核心區所在溈山村先后被公布為“中國傳統村落”“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近年來,我省在醴陵窯及溈山窯區文物保護利用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文物本體保護,2019年監督實施了醴陵窯月形灣古窯廠地面文物建筑本體加固保護工程中月形灣古窯廠、水力練泥作坊和惜字塔的修繕工程;二是文物陳列,監督醴陵窯管理所完成了醴陵窯月形灣古窯廠復原陳列展示工作;三是深入挖掘,加強醴陵窯考古與研究,指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株洲市博物館、醴陵窯管理所積極開展醴陵窯考古及研究工作。2010年,進行醴陵窯唐家坳宋元窯址搶救性考古發掘。2014年,進行系統的醴陵窯考古調查,基本摸清了醴陵窯文物分布及保存情況。2015年,進行醴陵窯溈山鐘鼓堂元代窯址考古發掘。2018年,進行醴陵窯孫家灣毛家嶺五代窯址及溈山楓樹坡清代窯址考古發掘,鳳形嶺窯址考古調查。發表《醴陵窯溈山鐘鼓堂元代窯址考古發掘簡報》《醴陵窯孫家灣毛家嶺五代窯址考古發掘簡報》《醴陵窯鳳形嶺窯址考古調查報告》,出版《洞天瓷韻——醴陵窯鐘鼓塘元代窯址出土瓷器圖錄精粹》,正在進行唐家坳宋元窯址出土文物研究,為進一步研究醴陵窯瓷文化內涵提供考古依據;四是積極開展文物保護項目申報。已批準醴陵窯實施項目有:醴陵窯月形灣古窯廠地面文物建筑本體加固保護工程、醴陵窯盧家灣窯溈山商鋪、廠房保護修繕工程、醴陵窯月形灣古窯廠消防工程、醴陵窯楓樹坡窯址保護展示工程。
2017年,醴陵市政府規劃將醴陵窯建設申報成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并計劃將醴陵窯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編制了《湖南省醴陵市醴陵窯考古遺址公園規劃》,規劃面積3.98平方公里。2021年建設醴陵窯考古遺址公園工作納入年度市政府重點工作內容。
(二)關于長沙銅官窯遺址文物保護利用和申遺工作
長沙銅官窯遺址位于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銅官街道彩陶源村,是唐至五代時期制瓷遺址。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6月遺址公園正式對外開放,2013年12月獲“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授牌,是省內第一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獲得了“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贊譽。目前長沙銅官窯遺址已成為長沙乃至湖南的文化遺產傳播地和代表性文化平臺。
近年來,我省在銅官窯遺址文物保護利用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高起點規劃、高標準保護,《長沙銅官窯遺址保護總體規劃》已通過國家文物局審批、湖南省政府批準和公布(文物保函〔2008〕615號、湘政函〔2010〕59號),《長沙銅官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保護展示方案》已獲國家文物局批復(文物保函〔2010〕101號),《長沙銅官窯遺址公園及周邊地區保護、建設總體規劃》經長沙市政府批復(長政函〔2010〕132號)。結合長沙銅官窯遺址的性質、分布和環境特點,分為保護范圍、建控地帶和風貌協調區等三個層次。《長沙銅官窯遺址保護條例》由長沙市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通過,湖南省第十ー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批準,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二是狠抓遺址范圍內環境整治工作,一要調動各方力量開展遺址公園及周邊地區環境整治工作,投入近6000萬元搬遷保護區民居30多棟,投入近4000萬元整治彩陶溪水利水系,投入近600萬元實施彩陶源村連片環境治理,投入近600萬元進行美麗鄉村建設;二要結合城鄉一體化建設,對周邊區域積極推進民居按照“唐村”的風格改造,庭院綠化美化亮化,打造特色旅游名村;實施城市管理體制,大力提升村民素質。同時,積極加強公園及周邊地區分類管理,一方面實行保留征收。三是統籌推進長沙銅官窯保護利用展示工程。按照“保護為主、合理利用”的方針,將遺址保護與改善生態環境相結合,著力推動遺址公園建設:實施譚家坡保護展示設施工程;建設長沙銅官窯博物館;實施陳家坪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實施譚家坡一號龍窯本體搶救性保護工程;實施安防系統工程。四是征集“黑石號”文物162件(套)。2017年5月14日,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提到,在印度尼西亞發現的千年沉船“黑石號”見證了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2017年,我省成功海外征集“黑石號”沉船出水文物162件(套)。“黑石號”文物回歸對于研究唐代對外文化交流史和絲綢之路歷史具有重要的意義。五是做好文化遺產研究。開展學術研討,邀請專家指導申遺工作。做好學術研究,深挖長沙銅官窯歷史文化價值,出版《“黑石號”出水遺珍》《長沙窯繪畫》等相關書籍,配合省考古所完成《長沙窯考古發掘報告》的出版。六是成立申遺工作領導小組。長沙市、望城區均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長沙銅官窯申遺工作,望城區成立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領導小組,并安排了申遺專項工作經費100萬元。七是正式加入海上絲綢之路申遺城市聯盟。2019年5月,“2019年海上絲綢之路保護和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城市聯盟聯席會”審議通過長沙加入海絲申遺城市聯盟,長沙銅官窯遺址列入“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史跡”預備名單。
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更是一項系統的、復雜的、持續時間較長的工作,我省將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門大力支持,統籌各方力量積極申報。下一步,國家文物局、湖南省政府擬開展以下工作:一是充分發揮地方政府保護和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積極性,挖掘申報項目的突出普遍價值,探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可行性。二是指導編制湖南醴陵等相關窯址申報《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文本資料。三是按照《國家文物保護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對湖南醴陵等相關窯址的考古發掘、規劃編制、保護修繕、環境整治和闡釋展示等各類文物保護工程,給予技術指導和資金支持。
三、關于國家重視湖南陶瓷產業振興的建議
近年來,湖南省政府積極建設先進陶瓷材料產業鏈,推動陶瓷產業向中高端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全省“十四五”規劃綱要在“壯大形成一批國內一流的優勢產業”中明確提出“建設全國先進陶瓷材料基地”。2021年3月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打造“三個高地”促進湖南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已明確將“加快發展先進非金屬和復合材料”納入“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工程。
我省編制的《湖南消費品工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中,明確輕工行業依托醴陵市陶瓷工業園等產業園區,重點發展醴陵陶瓷產業集群。編制的《先進陶瓷產業鏈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立足湖南先進陶瓷產業特色和優勢,放眼未來科技發展對先進陶瓷材料的應用需求,大膽開拓新的應用市場,拓寬和延伸產業鏈。全省先進陶瓷產業在長沙、株洲、婁底形成“三地一鏈”產業布局,加快先進陶瓷產業向專業園區集聚。
2019年湖南省政府已同意將株洲市醴陵市五彩陶瓷小鎮納入省級特色工業小鎮。省發展改革委指導編制了《醴陵市五彩陶瓷特色產業小鎮發展規劃(2019—2021年)》,并在省預算內專項中對相關項目予以資金支持。充分發揮制造強省等相關廳管專項資金的引導和激勵作用,對一批投資大、示范作用強的陶瓷建設項目予以重點支持。2018年-2020年,我省制造強省專項資金共支持陶瓷產業項目66個,支持資金4320萬元,其中支持重點產業項目20個,資金2720萬元;轉型升級項目46個,資金1600萬元。我省充分支持陶瓷產業與貿易融合發展,2018年醴陵市作為我省第一批申報區域成功獲批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陶瓷),并從省級開放型資金中累計安排200余萬元用于基地建設發展。借展會平臺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在展位分配上給予陶瓷企業大力支持,積極開拓國內國際市場。
我省向工業和信息化部積極爭取支持,工業和信息化部表示將重點關注湖南陶瓷產業創新發展,重點指導推進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注重提升湖南陶瓷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水平;二是著力構建科技創新發展平臺;三是全面加強陶瓷品牌建設;四是大力推動產業綠色發展。
下一步,我省將積極指導支持株洲市等地立足其現有產業基礎和優勢,依托產業園區和龍頭企業,做好重大項目儲備,加快陶瓷產業轉型升級。繼續支持醴陵市舉辦湖南(醴陵)國際陶瓷博覽會,打造集“產、創、展、商、游”于一體的“中國陶瓷谷”,打響“中國醴陵·瓷彩天下”產業品牌。通過消費品“三品”標桿企業的創建,提升醴陵陶瓷品牌影響力,推進培育世界級陶瓷品牌。
感謝您對我省陶瓷產業發展工作的支持!
聯系單位: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建議提案辦理處
聯系電話:0731-89990370
湖南省人民政府
2021年8月4日
抄送: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2)
國務院辦公廳(1)
湖南省人大常委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