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風吹來淡淡果香。5月20日,記者走進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廖家橋鎮(zhèn)菖蒲塘村千畝獼猴桃園,只見樹枝上掛滿了雞蛋般大小的金色果實,長勢喜人;果農們穿梭在翠綠的藤架間,熟練地進行疏果作業(yè)。
“要去除小果、過密果、畸形果、病蟲果等,才能保證留果的品相和質量。”正在勞作的種植大戶田儒兵家種了10余畝獼猴桃,他說,“每根枝條僅保留4至6顆飽滿果實。疏果越精細,留果就越甜越飽滿。”
菖蒲塘村依靠科技,開拓市場,涌現(xiàn)一批“土專家”“電商青年軍”,推動智慧農業(yè)、立體種植等技術落地,帶動本村及周邊水果、苗木產業(yè)發(fā)展。
在菖蒲塘村果園,農業(yè)科技正在為獼猴桃“把脈問診”:經土壤養(yǎng)分速測儀、光照含量分析,湖南鳳凰獼猴桃科技小院技術員很快收到精準的施肥計劃。
另一邊,該村“電商青年”向黎黎來到自家紅心獼猴桃基地,托起一顆顆掛在枝條上的獼猴桃拍照。她告訴記者:“通過圖片、短視頻、直播等形式,展示獼猴桃授粉、疏果等過程,在網上銷售時,消費者更信任我們的產品品質,現(xiàn)在已經開始陸續(xù)接訂單了。”
“2024年菖蒲塘村銷售獼猴桃4100噸,產值4200萬元。”該村黨委副書記滕建平算起經濟賬,“按去年平均每斤5元的價格,單獼猴桃一項就能為農戶戶均增收超5萬元。”
菖蒲塘村已經走出一條水果立村、農旅融合、產業(yè)興村的致富路。目前全村共有特色水果產業(yè)面積8000畝。2024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4861元。
(文/李孟河 鄧志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