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正午的驕陽將路面炙烤至60℃,熱浪裹挾著瀝青味撲面而來,整個城市昏昏欲睡。而在那些散布在城區各個角落的污水管線和污水井下,卻有著另一番熱火朝天的景象。
“地下蒸籠”里的“主治醫師”
15點15分,株洲天元區博古山污水提升泵房內,市水務集團排水公司維修中心的師傅正在進行定期設備“體檢”。
扣緊安全繩,戴好安全帽,老班長胡前熟練的探到井下開始進行檢修,安全帽下的臉頰掛滿汗珠,滴落在發燙的泵體上瞬間蒸騰成白霧。“每顆螺絲都要檢查三遍,這是污水輸送的‘心臟’,絕不能出半點差錯。”老班長胡前緊盯壓力表數值,手中扳手與金屬部件的碰撞聲在泵房內回蕩。兩小時檢修結束后,他們的工裝上凝結出層層鹽霜,仿佛剛從鹽堿地跋涉歸來。
地表“烤箱”中的管網“偵察兵”
霞灣生活污水處理廠沿線,巡查員陳師傅手持探桿俯身檢查井蓋。55℃的井沿燙得手掌發麻,掀開瞬間,刺鼻的異味混雜熱浪撲面而來。
“這些‘城市眼睛’必須保持通暢。”他一邊清理井口雜物,一邊記錄數據。30余個雨水井、日均20000步的巡查軌跡,在微信運動榜單上勾勒出責任的輪廓——他們用腳步丈量管網安全,確保每處排水口都成為汛期的“安全閥”。
20年老兵的“水質保衛戰”
“二沉池的出水質量,直接關系霞灣港的水質安全!”霞灣廠廠長蔡虎寶的身影出現在二沉池邊,這位有著20年工齡的“老排水”,每天高溫時段都會巡檢關鍵設施。
在霞灣廠脫水車間內,蔡廠長此時又鉆入污泥泵站底部,檢查剩余污泥泵及管道運行情況,悶熱空間里油污與汗水在他手臂上繪成“作戰地圖”。青年技術員易敏和葉榮更換密封件,汗漬透過工裝清晰可見。他們用冰鎮礦泉水降溫,轉眼又跟隨著蔡廠長投入到密封件更換作業中。
用堅守詮釋擔當:入夏以來檢修設備181臺次
從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這支“排水鐵軍”用堅守詮釋擔當:入夏以來累計檢修設備181臺次,巡查管網100余公里,應急處置設備故障6起,保障了處理的污水達標排放。他們是烈日下最美的剪影,更是這座城市最堅實的“地下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