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資金如何放得開、管得住、用得好?
近年來,市科技局在湖南省科技廳的指導下,以監督評估與科研誠信建設為抓手,探索出一條全流程覆蓋、全鏈條發力、全主體服務的科技監督新路徑,成為科研誠信的“試金石”,為科技創新注入“活水”。數據顯示,近五年來,湖南省累計投入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專項資金5億元,攻克新技術266項,開發新產品182件,取得142項新工藝,形成80項新標準,獲得417項有效發明專利,用真金白銀撬動科技創新的“一池春水”,打造了郴州“水立方”可持續發展模式,助力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郴州模式、湖南樣板、中國方案”。
制度創新:給科研資金裝上 “安全鎖”
科研經費的使用和管理,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也是發展中的痛點難點。
我市深化科技監督機制改革,用好改革創新這把“金鑰匙”,推動科研資金管理向“放管結合、權責對等”轉變,以科技監督這個小切口推動科技創新整體能力提升。
01優化工作體系
建立科技項目“事前把關、事中督查、事后驗收”的“三分離”機制,將監督責任細化到不同部門,形成相互制約、共同監管的閉環,為科技項目承擔單位提供更為精細精準的指導與服務。
02完善制度體系
出臺多個項目管理制度,明確科研經費使用規范,堵住漏洞,筑牢“防火墻”,實現科技項目管理流程全覆蓋、風險全防控,從制度層面解決科研主體使用科研經費的后顧之憂。2024年,我市對11個違規項目終止執行,追繳資金1955萬元,3個主體被納入科研誠信失信記錄。
03強化源頭治理
用好“查處”關鍵一招,強化抓早抓小、源頭治理。我市對兩家違規使用科研經費的公司依法起訴追責,要求退回資金116.58萬元,打響了全省科研失信法律懲戒“第一槍”,綜合發揮出懲治震懾、懲戒挽救、教育警醒的功效,打造了誠信科研的良好生態。
全鏈監管:讓每一筆資金使用公開透明
作為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郴州每年可獲得省級專項支持資金1億元。讓每一筆資金真正成為示范區建設的“源頭活水”,這是我市科技部門肩負的使命與任務。
近年來,我市堅持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監管,在項目立項前嚴控項目指南編制與申報質量,在項目實施中強化項目實施過程監督,項目執行期滿后嚴格結題驗收,將制度落實到項目監督的每個環節。“刀刀見血”的改革舉措,讓每一筆科研資金“看得見、管得住、用得好”。
01事前嚴格審查
項目立項前,我市實行信用核查、誠信承諾和技術查新制度,對存在科技計劃失信行為且仍處于失信保留期的責任主體實行“一票否決”,讓失信者、失信企業“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從源頭避免重復研究,防止資源浪費。
02事中動態監督
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市通過實施項目檔案制度、定期調度制度、定期評估制度、溯源調查制度等各項制度進行管理,確保經費使用規范、項目按計劃推進。
03事后嚴格驗收
在項目執行期滿后,我市建立以創新質量和貢獻為導向的項目分類績效評價體系,加強對終止項目的監督問責和責任倒查,對因主觀過錯導致項目終止的責任主體進行科研失信行為懲戒處理,收回終止項目結余資金,對不能正常收繳資金的采取法律手段追繳;同時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對認定為容錯免責的不予追究責任,鼓勵創新,寬容失敗。
服務升級:讓科研人員 “輕裝上陣”
“科研資金監管不是限制創新,而是為了讓創新走得更遠,為科研人員提供更好、更優、更貼心的服務。”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肖亮表示,科研項目的全過程監管就是全過程服務,我市將全力推動科研管理向創新服務轉型,當好項目單位、創新主體、基層一線的“服務員”。
01開展全員培訓
我市組織參加湖南省科技廳科研誠信專題教育宣講,開展專項管理培訓、項目申報培訓等活動,增強科研人員的誠信意識,打造高素質監督隊伍。
02建立聯動機制
我市通過建立“一包五聯”機制,為企業提供合規咨詢、誠信宣講等上門服務,協調解決項目實施中的難題,為創新主體和科研人員“松綁放權”,確保預算管理與績效管理一體推進。
03推進精準服務
我市將專家帶到科研一線,把科技創新的政策制度帶到項目單位,不斷提升科研項目的管理水平,確保經費使用合規,讓科研人員專心、安心搞科研,有效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創造原動力。
強化問效:讓科研經費物盡其用
要實現科技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提升科研項目資金使用效率是科技部門的“必答題”。市科技局堅持激勵與懲戒并重,確保“好鋼用在刀刃上”,讓有限的科研經費發揮“最大效益”,實現“最優回報”。
01動態調整經費
我市將監督評估結果作為科研經費動態調整的核心依據,對完成核心技術攻關的科研團隊給予滾動支持,對未達預期目標的項目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形成“評估-反饋-優化”的閉環管理,保障財政資金使用效能。
02嚴肅追責問責
我市對終止項目開展責任倒查,對數據造假、經費濫用等行為依規追責。2024年,我市對3個終止項目開展調查,其中1個因虛假申報被嚴肅處理,退回項目資金納入科研誠信嚴重失信名單,相關主體3年內禁止參與科技計劃項目。
03賦能科技創新
近五年,我市投入示范區專項資金支持建設科技成果公共中試基地5個,建設科技創新平臺26個,實施示范區“揭榜掛帥”重大科技專項20個和示范區省級專項195個,有效破解了我市成果轉化不暢、創新平臺不優、研發能力不強等問題。
“科技向善,監督為尺;科研求真,誠信為基。”肖亮表示,下一步我市將推動科技監督從“被動管控”向“主動賦能”轉變,最大程度服務科研需要,為科技創新構建“放管結合、風險可控、活力迸發”的良好生態。
采訪后記
采訪中,“規范”與“創新”是高頻詞。科技干部說得最多的不是“管死”,而是“管好”;科研人員聊得最多的不是“限制”,而是“便利”。這啟示我們:科研資金監管不是“緊箍咒”,而是“導航儀”。只有把制度的剛性約束與服務的柔性引導結合起來,才能讓每一分錢都成為創新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