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南方雙季晚稻分蘗盛期,也是水稻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病蟲害防治的關鍵期。在沅江市,當地通過大數據與智能裝備開展晚稻病蟲害防治,確保晚稻的豐產豐收。
在沅江市瓊湖街道保民村的田野上,晚稻秧苗一片郁郁青青。沅江市農技人員通過設置在這片稻田上的自動化蟲情觀測點的病蟲害收集情況以及實地觀測,指導種糧大戶開展病蟲害防治。目前,田間的病蟲,主要是稻縱卷葉螟,還有稻飛虱、二化螟等。
為精準監測稻田的病蟲害情況,保證糧食的豐產豐收,沅江市在全市的田野上建設了嚴密的蟲情觀測網,分別在共華鎮、草尾鎮等鄉鎮建設了四座國家級自動蟲情觀測站。通過觀測站捕捉到的實時數據,經過遠程大模型運算后,實時的病蟲害數據就會通過網絡發送到農戶的微信端,指導農戶精準作業。
“以前我們傳統的做病蟲測報的話,就是每天我們都要到田里面去,才能監測?!便浣修r業農村局植保站站長劉景波說,現在,通過國家的自動化監測點遠程的監測,可以實現自動化分析。
病蟲害精準測報后,從事統防統治的公司的植保無人機第一時間就來到田間,起飛作業,將霧化藥劑均勻地潑灑到青翠的禾苗之上。
植保無人機的作業效率,比傳統的人工打藥,提升了十幾倍。劉景波說,每次病蟲防治的關鍵時期,往往就只有三到五天。如果人工打藥的話,作業效率沒那么高,可能就無法抓住這個關鍵時間;植保無人機的作業效率高,它可以抓住病蟲防治的窗口期。
沅江市今年的晚稻生產面積43.25萬畝,通過科技賦能晚稻生產的各個環節,預計今年又是一個豐收的年景。
(文/鐘祖彪 黃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