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的市民可能會發現,這兩天,天元區的各條主次城市干道上,哈啰智能網聯汽車的身影,出現得更加頻繁,部分市民甚至已經體驗嘗鮮。
8月5日,記者從哈啰集團株洲方面了解到,哈啰智能網聯汽車已經完成道路測試,并于4日開始,在天元區許可道路上開放示范活動。
線上線下,圍繞哈啰智能網聯汽車的討論都不少,有驚喜、有期待,也有疑惑和擔憂:智能網聯汽車安全嗎?會不會增加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或者造成交通擁堵?通過何種方式體驗乘坐?
8月5日,針對市民關注和討論的熱點問題,記者聯系了相關部門以及哈啰智能網聯汽車的運營主體進行解答。
為什么要引入智能網聯汽車?
這幾年,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智能網聯汽車其實已經算不上新生事物,部分城市也將其引入公共出行領域。
截至2024年底,全國共建設17個國家級智能網聯測試區、16個“雙智”試點城市,開放測試道路超32000公里,測試里程超1.2億公里。
株洲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株洲作為全國首批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北斗規模應用試點城市,肩負著推進北斗技術融合創新的重要使命。
隨著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邁入高級別應用新階段,打造“北斗+智能網聯汽車”標桿場景,將有效推動北斗技術從行業應用向大眾消費領域延伸,輻射帶動我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
后臺能否隨時接管?
在圍繞哈啰智能網聯汽車的各種討論中,“無人駕駛”是最為核心的關鍵詞,其他的關注點,基本上都由此衍生而出。
在網絡自媒體發布的相關視頻和圖片里,有兩種版本:一種是主駕駛位確實無人,車輛在道路上自主行駛;另一個版本則是,主駕駛位有人,但基本沒有進行駕駛操作。
兩個版本,都是真實場景,但也都不是“無人駕駛”。
哈啰株洲方面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國家標準,駕駛自動化分成0級至5級共六個等級,哈啰智能網聯汽車,是屬于L4級別的高度自動駕駛。
L4級別的高度自動駕駛,其核心特點表現為,在設計運行條件范圍內,系統可實現自動駕駛并在必要時自動達到最小風險狀態,4級系統可以設計為兩種模式,一種是無人工駕駛裝置的,用戶只是乘客身份,不存在駕駛車輛的可能性;另一種是設置了人工駕駛裝置的,雖然不需要用戶接管,但運營主體的云艙駕駛員可以主動接管并駕駛車輛。
哈啰智能網聯汽車,選用的是第二種設計模式。
哈啰株洲方面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深度學習,哈啰智能網聯汽車具備極高的自動駕駛能力,但一切操作,都沒有脫離技術后臺的監督和把控。
“我們在株洲市配置了道路車輛的遠程監控,通過遠程云艙中心的遠程駕駛員可以隨時接管。”該負責人說。
有多少車上了路?
出于對“無人駕駛”安全性的擔憂,以及網絡上碎片化信息的傳播,讓不少市民覺得,“已經有很多這樣的車上路了”“這些車開得慢,早晚高峰時肯定會加劇道路擁堵”。
果真如此嗎?
哈啰株洲方面負責人介紹,盡管已經針對上路車輛獲取了合規上路示范活動牌照,但到目前為止,每天上路試運行的智能網聯汽車總共在20至30臺之間,且零散分布在各個經許可路段。
至于行駛速度較慢的問題,該負責人稱,智能網聯汽車將安全作為第一性,嚴格遵守交通法規運行,“如果道路限速60,我們就絕不可能開到61。”
同時,根據實時道路通行情況,哈啰智能網聯汽車也會竭力避開擁堵或通行壓力大的路段。
“覺得我們的車開得太慢,很可能是因為你的車已經超過了道路限速。”該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哈啰首批Robotaxi車輛已實現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總累計里程突破70000公里,暫無交通事故責任情況發生。
如何體驗乘坐?
哈啰智能網聯汽車,采用的是預約乘坐模式。
市民下載并打開“哈啰”App后,點擊主頁左上角的“自動駕駛”選項進入,系統會根據實時定位,確定用戶是否在運營區域內,并選定離乘客最近的上車點,繼續輸入目的地或通過地圖選擇下車點形成乘坐路線。
根據行程單,哈啰智能網聯汽車會趕赴上車點,并等待3分鐘,車到之后,乘客需要在右側車門位置的顯示屏上輸入手機號碼后四位形成乘車碼,開門上車系好安全帶,并下達開始行程指令后,即會駛向目的地。
目前,哈啰智能網聯汽車已獲準在運營區域內共有虛擬上下客點位500余個,行程需依托這些虛擬點位形成試乘路線,尚不能做到“隨時隨地”的上下車。
如記者在株洲日報社下單,目的地是湘銀星城一期側門,但上車點在離株洲日報社400米遠的黃河路上,下車點也在離湘銀星城一期側門近300米的地方。
哈啰株洲方面相關負責人介紹,哈啰智能網聯汽車,只是大眾出行方式的一種補充,“因為是試運行階段,還有一些體驗感不太好的方面,后續會不斷完善。”該負責人說。
(文/廖明)